当前位置:
首页
>专题>普法宣传

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为什么难?

编辑:中国应急管理报 发布时间:2022-08-22 10:46 浏览次数:

推动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,防范化解重大事故风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。然而,企业主体责任“落实难”“落实不到位”是当前导致各类事故的主要原因。虽然从顶层到基层进行了管理、技术、法制、模式等多方面探索和实践,但问题和矛盾依然突出。笔者就如何解码这一顽疾的致因,谈一些个人感悟和想法。

难点问题

思想层面问题。主体责任落实不下去的症结,归根到底是企业和企业主的思想认识问题。表现为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、法规和标准、规范掌握不够,或者心存侥幸,只注重经济效益,不肯在安全生产上多投入,被动应付,或者不会管理,粗枝大叶,抓不住要害。

条件层面问题。企业安全生产水平靠“硬实力”和“软实力”来保障。绝大部分小微企业“硬实力”捉襟见肘,面对管理人员工资保障、员工教育培训、隐患排查治理、风险管控、专家聘用等成本开支,能省就省。很多企业安全生产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严重缺乏,顶岗凑数、自包自揽的多,专业懂行的少。企业安全生产制度、预案、规程不健全,“拿来主义”严重,缺乏针对性、操作性、实用性,管理被动、粗放。没有形成真正的企业文化,抓安全生产没有耐心。比如,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流于形式,为创建而创建,一旦通过,便将相关文件束之高阁。

监管层面问题。一方面是职责缺界。行业门类多,经营模式杂,新兴产业不断涌现(如平台经济、航空航海观光),部门“三定”方案制定不够精细,责任清单存在本位主义,部门之间、部门与属地政府之间经常“拌嘴”,“三不管”“多头管”现象时有发生,盲区难以避免。一方面是基础缺失。安全底蕴不够,监管上过分迎合创新,对基础工作不够重视、不肯下力气;宣传工作有的仍然以喊口号、拉横幅、刷标语的方式为主,缺乏实操性强、传授技能类的宣传;培训存在缺训、代训、师资不强、课时不足等现象,企业组织职工自主培训的自觉性、主动性差,网络培训监督难、效果不明显。另一方面是缺编严重。目前,基层应急管理部门编制人员少的问题比较普遍,局、队混岗,基层站(所)实际编制在岗人员少,安全监管任务繁重且难成大事;监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,过分依赖第三方,力量少而不精。还有一方面表现为评价标准缺乏。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,考评方式比较僵化,基层觉得“年初出事一年白做,年末出事白做一年”,战战兢兢,难有成就感。

社会层面问题。中介行业待成熟。检测、检验、评价、论证等中介机构发展相对比较成熟,起步比较晚的“小微散”咨询服务类中介机构规模小、数量多、专家少、业务弱,市场竞争、规范运行、培育指导等机制尚不完善,服务水平不理想。救援服务待扶持。安全生产社会应急救援力量(包括团体和志愿者)发展艰难,与政策扶持不匹配、不适应,精神上多,物质上少。网格治理待兴起。城乡发展不平衡,农村“空巢”现象日益突出,农村网格员队伍结构老化,且“一员多职”,待遇不高,文化素质较低,对网格内企业安全日常巡查工作难以胜任。群众热情参与待调动。安全生产举报投诉量远远少于环保等其他民生领域,热线不热,安全生产社会共识度、敏感度、参与度、监督度不高。

对策措施

解“底”码。一是守住底线。企业必须坚持底线思维,实际控制人必须亲自参加取证培训、亲自研究解决安全难题,统筹生产经营建设与安全,切不可偏废。二是摸清底子。企业要对内部的安全生产状况、条件、工艺、产能、员工、环境、设备做到知根知底、了如指掌。运用好企业风险普查成果,研析企业风险点及有效管控措施,加强分级分类分策管理。对照法规标准要求,逐条逐项落实企业各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、权利、义务。三是改变底色。对安全生产诸元素揪住不放,刀刃向内,敢于揭短,善于补短。实现从教育到教化的转变,让安全生产理论、技术、知识真正“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”,改变“老底子”的成色。四是厚实底气。要将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作为重中之重,实现全员、全链条、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水平提升。

解“戏”码。一是唱好文化戏。文化是企业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,要高度重视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,落实类似“班前5分钟安全交底,班后5分钟整洁整理”“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变更管理”“危险作业工作票制度”等,使员工做到操作按规程,除患能闭环,险情会处置,日常行为有养成。二是唱好传统戏。当前,对于安全发展,监管层面、企业层面都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,例如有奖举报、标准化、诚信机制建设等,应当长期坚持。三是唱好特色戏。每家企业都有个性,只要认清自身安全工作的重心和内容,安全工作做起来就有抓手、有特色。监管部门也要因地制宜,采取有针对性、有特色的措施。四是唱好样板戏。企业内部要有激励、有示范,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培树安全员工、安全班组、安全车间,另一方面在外部,分级分类编写行业典型教材及案例,建立企业管理联盟,形成比学赶帮,共同保安全的氛围。

解“法”码。一是贯彻《安全生产法》。新修改的《安全生产法》对新时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出了新要求。必须引导广大企业、主管部门、职工群众认真学习,推动自觉贯彻落实。二是贯彻新理念。必须学深悟透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“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”“三管三必须”“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”等理念,在更高的层面破解安全生产精准监管的密码。三是贯彻标准化。生产经营单位务必结合行业特点、企业特质,不折不扣地实行标准化、规范化。四是贯彻法治化。坚持法治思维,维护法治秩序,对严重违法者“零容忍”,切实增加违法成本,提高规则的威慑力。同时,进一步运用好“双随机”和交叉执法等模式,促进执法公平、规范、有效。

解“数”码。大力实施安全生产领域数字化改革。一是用好安全码。加强调查研究,对重点企业、高危行业、消防重点单位、沿街店铺、特种作业等重点对象的监管加码。二是做好“互联网+”。进一步完善基于互联网的安全生产监管、执法、服务、培训、宣传、考核、评价等方面的功能。三是实现整体“智治”。一方面要做到安全生产在社会整体“智治”平台的高度融合,另一方面要将大部分相对独立、分散的安全生产中小平台逐步整合到风险治理大数据平台,做到数据充分、灵活共享。四是强化指数管理。完善指数模型,合理设置考核指标,加大基础类指数管理权重,发挥好考核导向作用。

层层“补”码。安全生产工作要取得突破,还需要用“补丁”修补漏洞。一是用好导向补丁,优化思想认识体系。坚持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,合理引导企业主要负责人扮演好“当家人”的角色,采用先进产能,推行“首席安全官”制度,提高把安全生产作为第一要素的素质和能力。二是用好流程补丁,优化监管协同体系。缝合织密发现、报告、处置、作业、审批等各个环节,划清责任,加强协同,做到关口道道把、责任人人尽、工作细细做。三是用好元素补丁,优化综合治理体系。调整完善政府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结构,挖掘各元素各单元的最优功能,增强安全生产韧性。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,坚持系统治理,做到自治、法治、智治三位一体,把各类专项整治、专项行动抓到位,把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做到位。四是用好机制补丁,优化事故预防体系。盯准源头治理、长效治理,进一步形成合力治安新格局,不断推动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。

(余林海)